学院首页 > 旧版网站 > 教育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培养 > 正文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
供稿人:  时间:2022-12-04  次数:

0819  矿业工程一级学科

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基本标准

 

第一部分 学科概况和主要研究方向

一、学科概况

矿业工程是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主体的工程科学,其核心内容是将矿产资源以安全、经济、高效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从原生地开发出来并进行合理、有效和充分的利用。

矿业工程是河南理工大学的传统和优势学科。学科前身是1909年焦作路矿学堂的采矿班,1921年创办的采矿冶金学科,1986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设立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矿业工程学科是河南省一类重点学科,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B类学科,全国排名第六。学科拥有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采与综合利用河南省重点实验室煤矿岩层控制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等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平台。

二、主要研究方向

1.矿山开采方法与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煤炭等资源开发规划设计及系统优化新理论、新方法,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新理论、新技术及新工艺,煤气共采及煤炭地下气化理论与技术,智能开采、数字矿山及矿业工程虚拟现实等理论与技术,建筑物下、水体下及承压水体上煤炭资源的安全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开采沉陷控制、预防和减轻采动损害等绿色开采理论与技术。

2.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矿山岩体力学理论与方法,巷道智能快速掘进、采场和巷道围岩运移、破坏规律及智能岩层控制新理论、新方法、新装备、新工艺,采场和巷道围岩动力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采场、巷道围岩与支护体相互作用原理、结构特点及受力特征;采场与巷道围岩力学特征智能监测方法、技术及装备等。

3.矿山安全与灾害防治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矿井通风、防尘与降温的理论与技术,矿井瓦斯、火灾、爆炸等灾害的预测与防治,瓦斯抽采理论、技术与装备,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预警技术,矿山水灾机理及控制技术,矿山安全及灾害的智能监测、防控及管理等。

4.煤气开采理论与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煤层气(瓦斯)富集及成藏理论,煤系气资源评价理论,煤储层物性评价理论与技术,煤储层强化改造理论与技术,煤层气排采与控制理论,井位、井型优化理论与技术,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井地联合煤层气抽采理论与技术,煤层气生物工程等。

5.矿产资源加工利用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矿物分选理论、技术、装备和药剂,煤基碳材料、功能性矿物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煤炭洁净燃烧与转化利用理论和技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矿物加工过程的模拟和控制等。

 

第二部分 授予博士学位基本标准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1.采矿工程

掌握地学、物理、力学、数学、机械、电气、安全、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深入了解国内外采矿工程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沿动态,能运用系统工程、控制论、信息论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理论和方法,以及现代非线性理论、不确定性分析理论、物理模拟、数值模拟、计算机仿真等计算理论与分析技术,创造性地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理论与工艺及与本学科有关的其他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对矿山岩石力学与采矿学基础理论、矿山开发规划与优化设计、井巷施工方法与工艺、采场地压控制理论与技术、岩体支护、加固技术、矿山机电与装备技术、矿山环境保护与矿区可持续发晨等有较全面了解,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有着深入研究。

2.矿物加工工程

掌握矿物学、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流体力学、生物学、电磁学等理论基础,深入了解国内外矿物加工工程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沿动态,能运用现代物理、生物、化学与力学方法和试验技术、分析与计算技术,创造性地进行矿物分离、加工,综合利用和本学科方向有关的其他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对矿物加工过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机理,高教洁净的工艺、技术、药剂和设备,矿物深加工和精细加工技术,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治理,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矿物加工中的应用等有较全面了解,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有着深入研究。

3.矿山安全与灾害防治

掌握物理、化学、数学、系统工程、工程力学、热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灾害学、燃烧学、职业卫生学、电工与电子学等理论基础,深入了解国内外矿山安全与灾害控制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沿动态,能运用采矿学、多相流体力学、安全科学等现代理论和方法,创造性地进行由于采掘活动、设备运行和环境影响而导致的各类事故隐患与灾害的防治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对矿山安全科学理论,矿山通风、防尘、降温与职业健康,矿井瓦斯、火灾、水灾、顶板事故、粉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的安全防护技术,矿山采动灾害机理与控制技术,矿山安全及灾害的监测与预警技术,矿山应急救援等有较全面了解,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有着深入研究。

4.矿业经济与管理

掌握地质学、系统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等理论基础,深入了解国内外矿业经济及管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沿动态,能运用地质统计学、土地及资源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工程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环境科学以及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现代理论和方法,创造性地进行不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所涉及的资源、效益、环境、安全等经济与社会问题研究。对矿区规划与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实施技术的经济性评价,矿业开发与其他产业及其外部环境问的相关性。矿业环境生态效应、矿业投资及发展战略,矿山企业安全经济管理技术与方法,矿山企业信息管理技术与方法,矿业政策与法规等有较全面了解,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有着深入研究。

5.煤及煤气工程

掌握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力学、采矿、安全、计算机科学等理论基础,深入了解国内外煤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沿动态,能够运用地质学、煤岩学、岩石力学、渗流力学、物理化学、安全科学等现代理论和方法,创造性地进行煤层气及其他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对煤层气富集、成藏过程,选区评价,煤储层强化与改造,煤层气排采及控制,井位、井型优化,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井地联合煤层气抽采,煤层气生物工程等有较全面的了解,在某一或某几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博士生应具有为促进矿业事业发展而献身的精神,对矿业工程的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有浓厚兴趣,以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矿业产业,丰富和发展矿产资源开采与利用的理论、工艺、技术和装备的精神来学习和研究矿业工程的理论与技术,具有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矿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矿业工程与地质学、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具有交叉性。因此,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对矿业工程研究十分必要,尤其是与自己主攻方向联系密切的学科,应该掌握系统全面的知识。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和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实验室和现场试验、计算机技术等也是博士生学术素养的重要构成因素。博士生应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应充分尊重他人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

2.学术道德

博士生应遵守共同的学术道德规范,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法律和规章,科学奉献,务实诚信。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作为矿业工程专业领域生产、教学、科研及技术管理工作带头人的基本素质。在矿业工程研究中,数据、图表、公式、研究方法、研究论文和工程设计等都是表征矿业工程研究成果的重要方面,博士生应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能够客观分析,正确辨识,引用他人学术成果时,应在自己的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加以明确、规范的标注。

三、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博士生应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资料的基本方法、规范路径和程序;具备深入、系统分析、评价文献资料的能力;注意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的社会发展背景、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的针对性、这些方面彼此之间的联系性和独立性,以及它们在引导矿业工程发展上所发挥的作用;具有分析和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的学术敏感性,能有效获取和消化最新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善于知识整合、设计及创新。

2.学术鉴别能力

博士生应具有对矿业工程学科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及学术思想的学术鉴别能力。主要包括: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概括、剖析能力;对其科学性、真理性、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的比较与分析能力;对相关实验条件、实验过程、实验数据、推理推导、文字表述、分析方法以及研究理论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逻辑性、概括性、准确性等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3.科学研究能力

博士生应全面了解国内外矿业工程科技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向,掌握矿业科技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善于发现矿业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采矿行业具有共性的、对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有重要作用的关键问题;能熟练运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开拓新方法,开发新技术,不断解决本学科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包括工程实际问题。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创造实验条件,独立进行实验设计,以及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并具备在本研究领域组织课题研究、组织学术交流活动的能力。

4.学术创新能力

博士生应尊重科学,崇尚实践,具有辩证思维,具备学术质疑能力;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开展创新性研究及取得创新成果的能力。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在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矿山安全与灾害防治、矿业经济与管理、煤层气地质学与工程等专业技术领域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推动矿产资源开发模式的变革、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矿业产业方面做出创造性贡献。

5.学术交流能力

博士生应具备进行学术交流、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的能力,应具有良好的中文表达能力和一定水平的英文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撰写的学术论文或技术报告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在学术报告中能准确清楚地表达出科研工作的内容和结论。

6.其他能力

博士生应具备一定的教学与知识传授能力,具备一定的组织、联络、沟通和社交能力,善于与合作者等相关人员进行协调与合作。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与综述的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应体现学科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并需经过充分的论证。其中,撰写充分、全面的研究综述是论证的基本方式之一。在大量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阅读、整理、分析、加工等研究、分析过程,综合论述所选研究领域前期的研究基础、前人的研究进展、已有的技术状态,论证自己对已有成果的认识,展望技术发展的态势,客观评价研究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实验条件、分析方法,以及解决问题可能面临的瓶颈或制约因素。综述中应阐明自己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见解。

根据撰写综述的需要,查阅、分析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然后提出所选定的学术研究命题。综述全文一般不少于5000字,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150篇,其中最近3-5年内发表的文献要求一般不少于50%,国外文献一般不少于30%

选题与综述至少应包括如下几部分:(1)研究问题的历史沿革或提出的背景;(2)所选研究问题在矿业工程学科领域的地位与作用;(3)研究问题在矿业工程中的科学意义或对矿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意义;(4)研究问题的阶段性进展或已有基础;(5)尚未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因或瓶颈;(6)研究的思路、目标以及主要的科学或技术问题,技术路径和简要技术路线等。

2.规范性要求

1)论文主体框架及其主要内容

学位论文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中、英文封面,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摘要(中、外文),关键词,论文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发表文章和申请专利目录,致谢和必要的附录等。

2)结果表达与数据分析

博士学位论文应有专门的一章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各种结果进行交叉和互为印证,并进行适当提炼,说明研究结果的科学意义和创新点,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后人研究提供参考。

3)行文格式

学位论文须遵守国家和学位授予单位规定的学位论文基本格式。

博士学位论文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论文的体例格式、插图、表格、计量单位、数学公式、数字用法、参考文献等必须符合国际上的有关标准与规范。其中,图表必须附有中、英文名称;参考文献目录中所列的所有文献必须在论文正文中相应位置标明引注。

ƒ博士学位论文表述必须用科学语言,避免口语化。除了本学科惯用缩略语外,文中缩略语在第一次出现时必须注明全称,其中,英文缩略语必须有中、英文全称。

3.成果创新性要求

1)研究思路与方法

从资源科学开采角度出发,以力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管理学为基础,对矿业工程中的资源开采、围岩控制、动力灾害、煤矿井下瓦斯抽采、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地表沉陷与治理、矿物加工与利用及矿业工程管理模式等问题提出创新性思路与方法,并经过实践验证,取得较好效果。

2)学科理论与规律

以资源绿色开采为前提,利用基础学科知识,对矿业工程中的资源开采、围岩控制、动力灾害、煤矿井下瓦斯抽采、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地表沉陷与治理、矿物加工与利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得出创新性理论,发现内在规律,对实践应用具有较大指导价值。

3)关键技术与模式

以资源绿色开采为前提,利用基础学科知识,对矿业工程中的资源开采、围岩控制、动力灾害、煤矿井下瓦斯抽采、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地表沉陷与治理、矿物加工与利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得出提高资源开采率,增加效益,提高安全性的关键技术与管理模式。

五、外语与学术成果要求

外语成绩合格,能熟练应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研究生完成的科研成果以量化积分的方式确定成果量化得分应≥12分,其中至少有1SCI 4区或EI期刊检索(限学科认定的一级期刊)等级及以上的学术论文。具体量化办法按照《河南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科研成果的规定(修订)》执行。

 

第三部分 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矿业工程学科硕士生应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和系统的矿业工程专业知识,受到独立进行科研及专门技术工作的训练,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及有关观测、实验仪器设备,并能独立进行科研工作,具有承担有关专业的科研、教学、技术和业务管理的能力,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本学科硕士生应具备文献查询、资料搜集、矿山工作与实验室实验能力,以及高级数值计算能力、数据分析和学术交流能力;应围绕矿业工程的某一学科进行系统的课程学习并开展研究工作,系统掌握该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矿山及实验室勘查、实验工作技能,能够熟练地运用该方向的基本研究方法;借助学位论文的科学选题,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理论方法和研究技术开展研究工作,并进一步加深对该学科方向的理解。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本学科硕士生应具有较好的才智、涵养和创新精神;关心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兴趣、学术悟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能够将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研究,资源勘查及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污染控制等技术创新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思考问题。具备一定的学术洞察力、扎实地开展工程现场调查、试验和室内数值模拟与反演相结合的工作能力、较好的学术潜力和创新意识。

本学科硕士生亦应尊重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在研究过程中,要对本领域相关材料的发现者、相关观点的提出者进行明确而又准确的表达,力避重复研究甚至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遵循学术研究伦理,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借助学科知识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学术道德

本学科硕士生应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严禁以任何方式漠视、淡化、曲解乃至剽窃他人成果,杜绝篡改、造假、选择性使用实验和观测数据。遵纪守法,不违背国家各项法纪。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本学科硕士生应当具备通过研究动态分析、生产实践调查、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等各种方式和渠道了解学科学术研究前沿问题,并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有效获取研究所需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本学科硕士生应充分了解本学科的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和生产实践需求,避免盲目选题。应在矿产资源开采与加工理论、工程现场调查与室内试验、数值计算及反演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科学研究、逻辑推理等方面锻炼自己的研究能力,以使自己的学位论文得出可靠的结论。

探究研究方法的最佳途径当为认真研读前人或同行的研究成果,加强学术交流,从中体悟前辈和同行学者的研究方法,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研究对象的恰当方法。

2.科学研究能力

本学科硕士生不仅应具备学习、分析和评述前人研究成果的能力,还需要掌握扎实的数理化基础知识和现代岩石力学、工程地质、现代采矿、矿物学等现场勘查、观测技术以及相关的仪器操作、数据分析及实验室实验等基本能力。

本学科硕士生应具备从前人研究成果或生产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应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针对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提出研究思路、设计技术路线以及完成研究过程的能力。并在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和推理。通过清晰的语言表达和严谨的逻辑推理,归纳、总结、论证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

3.实践能力

本学科硕士生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开展学术研究或应用技术探索方面具有较强的本领。在学术研究方面能独立完成文献综述,设计研究技术路线,开展工程现场和实验室试验,真实、准确、严密地分析、总结实验研究结果,独立撰写学位论文、独立回答同行质疑和学术交流。同时,本学科硕士生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和一定的组织能力。

4.学术交流能力

本学科硕士生应具备良好的学术表达和交流能力,善于表达学术思想,阐述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展示自己的技术成果。学术思想的表达主要体现在运用特定的语言进行准确、清晰而富有层次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学术成果的展示主要体现于适时在学术期刊、学术研讨会、科研创新活动等平台中发布自己的学术成果和技术发明。学术交流是本学科硕士生发现问题、学习研究思路、掌握学术前沿动态、获取学术支持的重要途径之一。

5.其他能力

除上述四个方面外,本学科硕士生还应具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善于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矿业工程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和技术需求。因此,本学科硕士生应当积极参与矿业工程领域的科研活动或生产实践活动,并熟悉科研或生产工作的一般工作流程和执行规范。

四、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选题的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应体现学科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并需经过充分的论证。其中,撰写充分、全面的研究综述是论证的基本方式之一。在大量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阅读、整理、分析、加工等研究、分析过程,综合论述所选研究领域前期的研究基础、前人的研究进展、已有的技术状态,论证自己对已有成果的认识,展望技术发展的态势,客观评价研究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实验条件、分析方法,以及解决问题可能面临的瓶颈或制约因素。综述中应阐明自己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见解。

根据撰写综述的需要,查阅、分析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然后提出所选定的学术研究命题。综述全文一般不少于5000字,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60篇,其中最近3-5年内发表的文献要求一般不少于50%,国外文献一般不少于15%

选题与综述至少应包括如下几部分:

1)研究问题的历史沿革或提出的背景;

2)所选研究问题在矿业工程学科领域的地位与作用;

3)研究问题在矿业工程中的科学意义或对矿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意义;

4)研究问题的阶段性进展或已有基础;

5)尚未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因或瓶颈;

6)研究的思路、目标以及主要的科学或技术问题,技术路径和简要技术路线等。

2.规范性要求

1)论文主体框架及主要内容

学位论文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中、英文封面,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摘要(中、外文),关键词,论文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发表文章和申请专利目录,致谢和必要的附录等。

2)结果表达与数据分析

结果表达要客观准确,数据分析要求严谨正确。一般可采用文字描述、插图和表格等方式进行展示说明。插图要求清晰明了,表格数据要求精确完备,并要求有精确、足够的文字说明以便于理解。

3)行文格式

论文写作要求格式规范,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图文对应,文理通顺,用词准确,表述规范。

3.质量要求

论文的基本理论依据或前提要可靠。实验或研究内容应完整,数据翔实、充分,分析合理。论文要有自己的新见解,论文中的设计、计算、实验、分析、推理、归纳、讨论等环节应连接密切,论文撰写必须严格按照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要求,书写规范条理,文字表达和图表清晰。凡是在论文中引用他人的论述、分析、数据和计算结果等,必须在相应的地方加以标示和引注。

五、外语与学术成果要求

外语成绩合格,研究生完成的科研成果以量化积分的方式确定,研究生申请本学科硕士学位的成果量化得分应≥3分,其中有1≥2分的学术论文。具体量化办法按照《河南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科研成果的规定(修订)》执行。

 

第四部分 国际留学生学位授予要求

国际留学生的学位授予要求参照以上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标准执行。特殊情况下,经学生申请,导师同意,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认定。

 

第五部分 编写成员

编写单位: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郭文兵

   员:杨玉中  张传祥  张小东          康继春


0823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

硕士学位授予基本标准

 

第一部分 学科概况和主要研究方向

一、学科定位与发展目标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针对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区域或城市交通运输体系进行研究,直接的研究对象是交通运输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即交通,运输需求、载运工具、基础设施及其管控系统。

本学科具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学科目前拥有河南省应急管理技术研究中心、现代物流服务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焦作市道路交通与运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有交通仿真实验室、交通调查实验室、交通信息与控制实验室、道路工程实验室、轨道交通实验室、驾驶行为实验室等实验室。近年来,共承担纵向项目5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项,承担横向项目70余项。在交通运输系统资源配置优化及运输组织、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和道路工程新型材料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本学科将不断优化学科的发展方向,合理配置学科资源,并继续保持发展学科的特色优势。将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建成我国重要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与科研基地,在学科的某些方向处于国内先进行列,力争获得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

二、主要研究方向

1.道路交通岩土工程

主要研究道路路基、边坡、隧道、桥梁基础等交通岩土工程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内容。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岩土力学基本特性及本构关系、路基路面结构及力学性质、路面和交通地下工程新型材料、交通地下工程(隧道)设计施工与管理、道路(路基)边坡设计及稳定性评价、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与研发等。

2.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与决策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规划设计与评价,对交通运输系统运营过程进行科学管理,优化交通运输系统资源配置,协调交通供需关系,保持交通可持续发展,实现客货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的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交通规划、综合交通与枢纽规划、运输枢纽与网络规划、运输与物流管理、道路几何设计、交通行为、交通仿真、交通安全、交通环境影响分析等。

3.交通运输信息与控制

主要研究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和电子、通信、信息与控制技术在交通运输工程中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交通及道路基本信息获取技术、多源交通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交通流模拟与控制技术、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技术、智能交通传感技术、网络化智能交通检测技术、路面结构与路面表面特性评价技术,涉及到城市交通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交通应急智能决策、救援与指挥系统、重大危险源辨识技术与监控系统等。

 

第二部分 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1.基础理论知识

研究生应掌握解决本领域理论与技术问题所必需的数学、力学、电学、材料学、经济学、运筹学,以及信息系统与网络、信号处理、现代控制理论、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2.专业理论知识

掌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某一专业方向较为系统深入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交通运输工程学、运输经济学、交通基础设施设计施工与养护、交通信息工程、交通系统控制、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

3.工具的运用

1)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2)掌握实验系统设计方法、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能够运用行业相关计算机软件:如优化、系统仿真统计分析、决策支持软件等。

4)能够运用各种文献库的检索工具获得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把握相关学科信息。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并能够将交通运输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创新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必要的实验技能。具有较好的学术洞察力、学术潜力和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人文综合素养;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素质,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科学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并实证研究,能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合理使用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具有求实创新理性质疑的精神。善于处理人与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

2.学术道德

研究生应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知识产权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学术诚信,规范学术行为,充分尊重他人的劳动和研究成果,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在科学研究技术运用、工程设计实践及社会科学实证考察中,严格遵循科学方法,实事求是,自觉承担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了解本学科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通过参加交通运输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专题讲座、学科竞赛、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等活动以及查阅本学科内有影响力的高质量学术期刊和网络资源等手段,获得本学科文献资料,有效获取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

2.科学研究能力

应具备正确地评价和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针对实际问题,独立地设计技术路线研究方法,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有效地解决交通运输工程的实际问题。

3.实践能力

应具有从研究与技术开发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研制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与措施,并进行实验验证;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4.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良好的口头、书面和演示性交流的技能,在科技论文撰写、学术报告与学术交流中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能对自己的研究计划、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进行陈述和答辩,并对他人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和借鉴。

5.其他能力

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其中包括协调、联络、技术洽谈和国际交流能力,能够协助组织与实施科研工作,较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四、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选题和文献综述的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应体现学科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并需经过充分的论证。其中,撰写充分、全面的研究综述是论证的基本方式之一。在大量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阅读、整理、分析、加工等研究、分析过程,综合论述所选研究领域前期的研究基础、前人的研究进展、已有的技术状态,论证自己对已有成果的认识,展望技术发展的态势,客观评价研究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实验条件、分析方法,以及解决问题可能面临的瓶颈或制约因素。综述中应阐明自己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见解。

根据撰写综述的需要,查阅、分析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然后提出所选定的学术研究命题。综述全文一般不少于5000字,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80篇,其中国外文献一般不少于30篇。

2.规范性要求

1)论文主体框架及主要内容

学位论文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中、英文封面,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摘要(中、外文),关键词,论文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发表文章和申请专利目录,致谢和必要的附录等。

2)结果表达与数据分析

结果表达要客观准确,数据分析要求严谨正确。一般可采用文字描述、插图和表格等方式进行展示说明。插图要求清晰明了,表格数据要求精确完备,并要求有精确、足够的文字说明以便于理解。

3)行文格式

论文写作要求格式规范,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图文对应,文理通顺,用词准确,表述规范。

3.质量要求

论文的基本理论依据或前提要可靠。实验或研究内容应完整,数据翔实、充分,分析合理。论文要有自己的新见解,论文中的设计、计算、实验、分析、推理、归纳、讨论等环节应连接密切,论文撰写必须严格按照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要求,书写规范条理,文字表达和图表清晰。凡是在论文中引用他人的论述、分析、数据和计算结果等,必须在相应的地方加以标示和引注。

五、外语与学术成果要求

1.外语

研究生的外语成绩需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应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以外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

2.学术水平与成果体现

研究生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情况是反映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和担负专门技术能力,是认定其学术水平授予相应学位的重要依据。研究生完成的科研成果以量化积分的方式确定,研究生申请本学科硕士学位的成果量化得分应≥3分,其中有1≥2分的学术论文。具体量化办法按照《河南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科研成果的规定(修订)》执行。

 

第三部分 编制单位和编撰成员

编写单位: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玉中

   李香红      荣腾龙  郭经纬  郭保华  康继春


0861  交通运输硕士

专业学位授予基本标准

 

第一部分 专业定位和主要研究方向

一、专业概况

交通运输学科是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构成要素(交通运输需求的主体、载运工具、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控制系统)及各要素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本学科具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学科目前拥有河南省应急管理技术研究中心、现代物流服务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焦作市道路交通与运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有交通仿真实验室、交通调查实验室、交通信息与控制实验室、道路工程实验室、轨道交通实验室、驾驶行为实验室等实验室。近年来,共承担纵向项目5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项,承担横向项目70余项。在交通运输系统资源配置优化及运输组织、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和道路工程新型材料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本学科将不断优化学科的发展方向,合理配置学科资源,并继续保持发展学科的特色优势。将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建成我国重要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与科研基地,在学科的某些方向处于国内先进行列。

二、主要研究方向

1.道路交通岩土工程

主要研究道路路基、边坡、隧道、桥梁基础等交通岩土工程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内容。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岩土力学基本特性及本构关系、路基路面结构及力学性质、路面和交通地下工程新型材料、交通地下工程(隧道)设计施工与管理、道路(路基)边坡设计及稳定性评价、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与研发等。

2.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与决策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规划设计与评价,对交通运输系统运营过程进行科学管理,优化交通运输系统资源配置,协调交通供需关系,保持交通可持续发展,实现客货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的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交通规划、综合交通与枢纽规划、运输枢纽与网络规划、运输与物流管理、道路几何设计、交通行为、交通仿真、交通安全、交通环境影响分析等。

3.交通运输信息与控制

主要研究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和电子、通信、信息与控制技术在交通运输工程中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交通及道路基本信息获取技术、多源交通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交通流模拟与控制技术、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技术、智能交通传感技术、网络化智能交通检测技术、路面结构与路面表面特性评价技术,涉及到城市交通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交通应急智能决策、救援与指挥系统、重大危险源辨识技术与监控系统等。

 

第二部分 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基础知识

交通运输领域基础知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辨证法、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专业实践、矩阵理论和外语等。

2.专业知识

交通运输领域专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最优化理论与方法、交通流理论、道路工程理论与方法等;针对不同的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可选择的专业知识课程包括:高等岩土力学、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实践、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综合运输枢纽与场站运输组织优化、运输模型及优化、物流系统优化建模与仿真、交通系统控制方法与实践、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交通数据分析技术等专业知识。

二、获本硕士专业学位应具备的素质

1.学术道德

1)应当恪守学术规范,讲究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抄袭剽窃、弄虚作假,反对一稿多投、粗制滥造,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养成优良的学术道德。

2)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应是所做研究工作的真实反映,保证论文的正确性和严谨性。坚决抵制任何有意捏造数据、歪曲数据、误导性等学术不规范行为。

3)正确对待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名与利,严禁沽名钓誉、损人利己行为;不利用科研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严格遵守相关保密规定,维护国家安全和信息安全。

2.专业素质

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交通运输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全面、系统地掌握交通运输行业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能够描述工程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计算模型,具有较强的解决本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胜任本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

3.职业精神

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遵守科学道德、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通过实践环节应达到基本熟悉交通运输行业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

本专业实践形式多样化,实践时间不少于1年,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企业实践、课题研究等形式,实践内容根据不同的实践形式由校内导师或企业导师决定,实践结束时所撰写的总结报告要有一定的深度和独到的见解,一些实践成果直接服务于实践单位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高效生产。

四、获本硕士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能够从各类文献、网络等渠道得到的信息中分析、理解、提炼交通运输领域所需知识的能力,了解本领域的热点和动态,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应用知识的能力

能够灵活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客观而正确地对交通运输学科领域的现有成果进行筛选、鉴别和评价,准确发现本领域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

3.实践能力

能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对交通运输领域问题进行提炼与梳理,提出可行性方案,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解决复杂实践问题的科学决策能力。

4.其它能力

具有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具有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和文献综述的要求

交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交通运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鼓励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合理选择研究方法和技术围绕交通运输领域的工程实践问题或具有应用前景和价值的问题展开研究。同时,课题应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技术难度并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文献综述报告不少于3000字,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10篇。

2.学位论文形式与内容要求

形式要求:可以是工程设计或工程研究类论文。

内容要求:

1)工程设计类论文。围绕交通运输领域的工程实践问题,重点解决其中的若干关键设计问题。正文应包含以下要素:引言,相关理论与实践综述,现状分析(或需求分析),设计方案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分析,详细设计,效果评估,结论与展望,注释(如需要),参考文献,附录(如需要)等。

2)工程研究类论文。以交通运输领域企事业单位或交通运输发展管理实践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为对象,重点解释其中的关键管理问题。正文应包含以下要素:引言,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文献回顾,现状分析与提出拟解决的问题(企业或地区管理现状分析,要通过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问题解决方案研究,解决方案效果评估,结论与展望,注释(如需要),参考文献,附录(如需要)等。

两类论文要求基于先进的交通运输管理理论和方法,在论文主题范围内要有具体的设计和研究问题点;有量化计算分析过程。

3.规范性要求

1)论文主体框架及主要内容

正文结构包括:

1)封面:题目、作者、导师等信息。

2)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3)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4)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5)论文主体部分。

6)参考文献。

7)必要的附录,如成果专利证书、产品技术标准、设计图纸、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发表论文等。

8)致谢。

2)结果表达与数据分析

研究成果具有工程应用价值,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研究结果能够体现作者的新思路和新见解。资料与数据分析科学准确。

3)行文格式

论文格式应符合学校专业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4.质量要求

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的文字或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论文工作量饱满,论文要综合反映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调查研究和文字表达的能力,要求内容充实,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论可靠,写作规范。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条理清楚,文字通顺。

六、外语与学术成果要求

1.外语

研究生的外语成绩需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应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以外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

2.学术水平与成果体现

研究生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情况是反映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和担负专门技术能力,是认定其学术水平授予相应学位的重要依据。研究生完成的科研成果以量化积分的方式确定,研究生申请本硕士专业学位的成果量化得分应≥2分,具体量化办法按照《河南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科研成果的规定(修订)》执行。

 

第三部分 编写单位和编撰成员

编写单位: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玉中

   李香红      荣腾龙  郭经纬  郭保华  康继春

 

 

 

 

 

 

 

 


0857  资源与环境硕士

专业学位授予基本标准(矿业工程)

 

第一部分 专业定位和主要研究方向

一、专业概况

矿业工程学科自1909年焦作路矿学堂创立之日起,始终坚持在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理论和技术创新方面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采矿学科的前身是1921年创办的采矿冶金学科,1986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矿业工程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设立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学科拥有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采与综合利用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校煤与煤层气安全高效开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矿物加工与矿用材料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矿产资源高效洁净加工利用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煤矿资源综合加工与利用研究所等科研平台,为采矿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高层次的人才梯队和优异的科研成果为研究生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生毕业后可在设计院所、工矿企业进行设计与技术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矿山开采方法与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煤炭等资源开发规划设计及系统优化新理论、新方法,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新理论、新技术及新工艺,煤气共采及煤炭地下气化理论与技术,智能开采、数字矿山及矿业工程虚拟现实等理论与技术,建(构)筑物下、水体下及承压水体上煤炭资源的安全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开采沉陷控制、预防和减轻采动损害等绿色开采理论与技术。

2.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矿山岩体力学理论与方法,采场和巷道围岩动力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采场覆岩运移和巷道变形破坏规律,以及智能控制及支护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装备、新工艺等,采场、巷道围岩与支护体相互作用原理、结构特点及受力特征;研发采场与巷道围岩力学特征智能监测仪器、装备等。

3.矿山安全与灾害防治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矿井通风、防尘与降温,矿井瓦斯、火灾、爆炸等灾害的预测与防治,瓦斯抽采理论、技术与装备,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预警技术,矿山水灾机理及控制技术,矿山安全及灾害的智能监测、防控及管理等。

4.煤系气开采理论与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煤层气(瓦斯)富集及成藏理论,煤系气资源评价理论,煤储层物性评价理论与技术,煤储层强化改造理论与技术,煤层气排采与控制理论,井位、井型优化理论与技术,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井地联合煤层气抽采理论与技术,煤层气生物工程等。

5.矿产资源加工利用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矿物分选理论、技术、装备和药剂,煤基碳材料、功能性矿物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煤炭洁净燃烧与转化利用理论和技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矿物加工过程的模拟和控制等。

 

第二部分 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基础知识

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包括应用统计、自然辩证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等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外语、知识产权等人文社科知识。

2.专业知识

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包括矿业工程理论与技术、高等工程力学、矿业工程新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足够的矿业工程专业知识。深入地学习和掌握与矿业工程密切相关的专门知识,根据不同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掌握资源开采技术、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煤层气抽采、矿物加工等方面的相关课程,以及掌握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等从事领域相关的先进技术与工具。

由于矿业工程方向包括采矿工程与矿物加工等二级学科,因此,本专业学位硕士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在课程学习和广泛地阅读文献了解自己所从事的特定领域的现有知识基础上,可从其他领域获取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

二、获本硕士专业学位应具备的素质

1.学术道德

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杜绝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2.专业素质

掌握矿业工程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矿业工程某一方向的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了解矿业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技术研究、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3.职业精神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富有合作精神,既能正确处理国家、单位、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也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通过实践环节应达到基本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实践形式可多样化,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实践环节包括企业实践、课题研究等形式,实践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实践形式由校内及企业导师决定,所完成的实践类学分应占总学分的10%左右,实践结束时所撰写的总结报告要有一定的深度和独到的见解,实践成果直接服务于实践单位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高效生产、管理优化。

四、获本硕士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备利用一切可获得的信息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工作水平的能力,能够通过检索和阅读各种专著、论文文献资料、专利及网络资源等快速获取符合自己需求的知识,了解矿业工程的热点和动态;能够通过理解和综合分析所从事领域开展研究所需的背景知识判断本领域的主要进展,哪些问题已有研究,采用了什么方法,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存在何种争论,从而指导自己的学习和论文工作。

2.科学研究的能力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发现与矿业工程有关的科学开采方法、围岩控制技术、矿物高效加工与利用等实践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掌握所从事领域相关的先进技术与装备,包括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相关的分析方法(如相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分析)的应用,解决本领域的工程实际和管理问题。

3.实践能力(解决工程问题能力)

具备开拓创新的思维与能力,能从生产和实践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问题的能力,会撰写一般的作业规程,专业实验的操作,部分项目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和技术开发能力。

4.其他能力

应具有较强的组织、计划和协调能力,应具有良好的沟通、洽谈、协调、交流、组织和国际交往能力。应具有进行口头的、书面的和演示性交流的技能。包括能够将自己的研究计划、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及其解释进行陈述和答辩,在论文选题报告、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过程中以及对外交流中能进行条理清楚、内容规范的写作和报告。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和文献综述的要求

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具有一定技术难度,能体现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论文研究应体现作者的知识更新及在具体工程应用中的创意,论文研究成果对行业,特别是所在单位的技术进步起到促进作用。

1)大体可在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1)采矿理论与技术

2)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3)采动损害与保护

4)矿山岩体力学与工程

5)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地质与工程

6)煤层气(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

7)数字矿山及计算机应用

8)矿物加工理论、工艺及装备

9)洁净煤技术

10)矿山安全与灾害防治

2)来源于实际需求,是行业或企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矿业工程与项目管理问题。确定选题之后应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前,应写出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文献综述,内容包括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尚需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问题和内容等。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题目、课题来源、文献综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法、拟形成的创新或特色、进度安排及学分完成情况等。开题报告中要列出准备中期检查的计划内容和时间安排。

2.学位论文形式与内容要求

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在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与项目管理和调研报告五种类型中选取。

1)产品研发:是指来源于矿业工程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以及对国内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各种软、硬件产品的研发。

内容要求:一般应包括文献综述及研发内容、研发方法和产品成果三部分。文献综述及研发内容包括在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综述的基础上对所研发产品进行的功能及需求分折,提出论文研发产品的性能指标和技术指标;阐述研发的技术思路与技术原理,给出研发的方案设计、产品详细设计、分析计算或数值仿真等;对产品的试制或量产,以及所进行的各种性能测试等。研发方法包括产品研发的完整工作流程,所采用的科学原理、技术规范和技术手段等。研发成果包括对所研发产品的详细描述,产品所达到的行业规范,以及产品生产所需满足的相应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等。论文主体部分应包括绪论、研发理论及分析、实施与性能测试、总结等。

2)工程设计:是指综合运用矿业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大型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从事的设计。

内容要求:一般应包括文献综述及设计方案、设计报告和设计说明三部分内容。文献综述及设计方案包括在对国内外同类工程设计综述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可以是工程图、工程技术方案、工艺方案等,可以用文字、图纸、表格、模型等表述。设计报告包括基本的设计思路、设计分析和设计依据等。设计说明是按照工程类设计规范必备的各类辅助性技术文件,包括工程项目概况,所遵循的规范标准,技术经济指标等。论文主体部分应包括绪论,设计报告,总结,附件(设计方案及设计说明)

3)应用研究:是指直接来源于矿业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矿业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

内容要求:一般应包括针对研究命题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对拟解决问题所进行的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或数值仿真;研究方法应综合运用矿业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定性或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实验方案合理,数据翔实准确,分析过程严谨;论文的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际应用价值,能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论文主体部分应包括绪论,研究与分析,应用及检验,总结等。

4)工程与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指矿业工程领域一次性大型复杂工程任务的管理,研究的问题可以涉及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或者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也可以是企事业项目化管理、项目组合管理或多项目管理问题。工程管理是指以自然科学和矿业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任务,可以研究矿业工程的各职能管理问题,也可以涉及矿业工程的各方面技术管理问题等。

内容要求:对国内外解决该类问题的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方法及相关领域的方法进行分析、选择或必要的改进;对该类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设计,并对该方案进行案例分析和验证有效性;可行性分析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工程与项目管理问题研究方法和程序,提出明确的解决方案,给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论文主体部分应包括绪论,理论方法综述,解决方案设计,案例分析或有效性分析,总结等。

5)调研报告:是指对矿业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内容要求:被调研对象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该命题的内在因素及外在因素及分析;综合运用矿业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调研的命题进行分折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实地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给出明确的调研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论文主体部分应包括绪论,调研方法,资料和数据分析,对策或建议,总结等。

3.规范性要求

1)论文主体框架及主要内容

学位论文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中、英文封面,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摘要(中、外文),关键词,论文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发表文章和申请专利目录,致谢和必要的附录等。正文一般不少于3万字,有必要的附录,如成果证书、设计方案、设计说明、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发表论文等。

(2)结果表达与数据分析

结果表达要客观准确,数据分析要求严谨正确。一般可采用文字描述、插图和表格等方式进行展示说明。插图要求清晰明了,表格数据要求精确完备,并要求有精确、足够的文字说明以便于理解。

(3)行文格式

论文写作要求格式规范,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图文对应,文理通顺,用词准确,表述规范。

4.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体现技术先进,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内容充实,工作量饱满;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先进技术与科学方法,深入分析或解决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问题,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论文概念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数据可靠,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实用性,体现出作者的新思想、新见解。资料、数据和文献全面翔实、准确可靠、权威规范,论述系统严密、严谨规范,结论及表达明确、简洁、规范,符合行业标准和规范及技术经济、环保和法律要求。

应用效果或社会评价好(已在公开刊物发表、获奖、获得专利、通过鉴定,应用于工程实际等)。

六、外语与学术成果要求

外语成绩合格,在中文核心及以上级别期刊上至少发表(录用)1篇科技论文。特殊情况下,经学生申请,导师同意,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

 

第三部分 国际留学生学位授予要求

国际留学生的学位授予要求参照以上标准执行。特殊情况下,经学生申请,导师同意,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认定。

 

第四部分 编写单位和编撰成员

编写单位: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玉中

   :南    宋常胜  魏世明  韦四江

最近更新
能源学院2024年研究...[04/09]
能源学院2024年招收...[04/03]
【长期有效】硕士研...[10/07]
【长期有效】硕士研...[09/14]
墨金讲堂2024年第4期...[07/04]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07/04]
学院召开集体廉洁谈...[07/04]
王猛[10/17]
杜锋[10/17]
贾后省[10/17]
神文龙[10/17]
能源学院开展2024年...[06/29]
学院举办第一届实验...[06/27]
学院开展2024届毕业...[06/25]
学院开展2024届毕业...[06/25]
学院参加全国高校智...[06/25]
学院参加全国高校智...[06/25]
东北大学采矿工程系...[06/25]
东北大学采矿工程系...[06/25]
刘晓[10/17]